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其在运用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迷!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今天,先知国学就带您一起了解什么是天干,什么是地支以及它们的意义。
天干
读作:天干 tiān gān
“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历法纪年。在民俗学上认为天干对应一些预兆。 十天干
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天干的发展历史: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中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计时法
天干是从每年立春时节计数的。所以此计时法不是由阴历决定的。
天干寓意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着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天干五行分为阴与阳,具体是:
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
诗曰:
春季甲乙东方木,夏季丙丁南方火;
秋季庚辛西方金,冬季壬癸北方水;
戊己四季土。
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根据考古学,在中华文明的早期产生的萨满教(这里说的萨满教不是清代的萨满教)和其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原来从事祭祀活动的联合起来逐渐演变成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道中都有所应用,并且因为在运用中有许多可以预知占卜的方面,被认为天干具有神奇的地方。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迷!三道九流中的阴阳道将历代阴阳五行、风水相术作为学派研究的主要内容,因为秦代焚烧坑儒、汉代的摆出百家独尊儒术。原本的阴阳教的阴阳师随机没落大部分在汉唐随日本来华学者东渡。现代的道教是农民起义时建立的五斗米道,假托老子为鼻祖宣传革命思想。这也就是为什么道教有尊古的风俗,这是为了寻访原来阴阳教留下的研究成果。现在各种流行小说如“盗墓笔记”、“鬼吹灯”,其中都描述了大量寻求古代秘宝、秘术的情节,其中体现的就是寻找阴阳教的学者研究的成果。现在很多电影小说所表现的日本”阴阳师“其实是源自中国,因此才有和道教相似的符咒、结印、神术、式神等等。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唐代之后天干地支组成的纪年主要用于预测或者占卜,原因是因为“三秋之乱”“三秋之乱”是唐代有盛转衰的开始。唐代皇帝因为姓李所以为了推崇古代以老子为自己的祖先,以道教为国教,到了唐玄宗在739年,当时道教大法师马蜀博告送唐玄宗要无为治国,道教以无为为理念。玄宗起初不信。马蜀博引用经典,并且做各种法事,展示道教实力。并且告玄宗如果按照无为治国可以调集全国道士为玄宗延寿,修成仙人。742年时玄宗改年号为天宝,正式开始无为治国,因为从739年到742年约3个秋天所以被叫做“三秋“,而”之乱:是因为马蜀博为了让玄宗信服道教展示道教实力,调集全国更有名的3600位道教法师,在长安城做法,在法会时错误打开了“鬼门”因为,当时道教不是春秋的阴阳道,是从农民起义军五斗米道发展而来,所以只是掌握一点皮毛类的阴阳五行,当错误打开鬼门为玄宗展示养鬼,奴役鬼时,因为打开时间太长,鬼门无法关闭,马蜀博先将玄宗骗走后,命令其它道士封闭鬼门,将原本古代纪年得六十甲子作为封印媒介,这就有了不同年份出生的人有不同的厄运。也是自此之后国家强盛在不可以达到唐代。因为每个国人的好运都被编织成封印,锁闭鬼门。此后历朝历代出生的人,从一出生就会被封印式夺走好运用来加强锁闭鬼门的封印。这也就是为什么自从唐代以后国人再不信道教,开始崇尚佛教以此希望摆脱鬼门封印夺走生活幸福,避免厄运连连。
那么,干支纪法的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更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 相关文章:
- • 十神
- • 十二地支
- • 十天干
- • 姓名学的丰富内涵
- • 六爻金典十招(断卦必看)
-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 姓名学的丰富内涵
- • 周易知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 • 十天干
- • 周易知识
- • 周易预测基础知识之如何装卦